1 傳統的瀝青混凝土面層(AC) :普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
1.1 按瀝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徑分類
1.1.1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9.5mm或AC—13.2mm?! ?
1.1.2 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 ?
1.1.3 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6.5mm或AC—31.5mm?!?
其組合原則是:瀝青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宜從上層至下層逐漸增大。上層宜使用中粒式及細粒式,且上面層瀝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1/2,中、下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的2/3?! ?
1.2 按瀝青混合料壓實后的孔隙率大小分類
1.2.1 Ⅰ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孔隙率為(3%~6%)
1.2.2 Ⅱ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孔隙率為(4%~10%)
AM型開級配熱拌瀝青碎石:孔隙率為(大于10%)
其組合原則是:瀝青面層至少有一層是Ⅰ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滲。若上面層采用Ⅱ型瀝青混凝土,中面層須采用Ⅰ型瀝青混凝土,AM型開級配瀝青碎石不宜作面層,僅可做聯結層。
2 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SAC)
多碎石瀝青混合料是采用較多的粗碎石形成骨架,瀝青砂膠填充骨架中的孔隙并使骨架膠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瀝青混合料形式。具體組成為:粗集料含量69%~78%,礦粉6%~10%,油石比5%左右。經幾條高等公路的實踐證明,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既能提供較深的表面構造,又具有傳統Ⅰ型瀝青混凝土那樣的較小空隙及較小透水性,同時又具有較好的抗形變能力(動穩定度較高)。換言之,“多碎石瀝青混凝土既具有傳統Ⅰ型瀝青混凝土的優點,又具有Ⅱ型瀝青混凝土的優點,同時又避免了兩種傳統瀝青混凝土結構形式的不足。”
3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面層(SMA)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種以瀝青、礦粉及纖維穩定劑組成的瀝青瑪蹄脂結合料,填充于間斷級配的礦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
SMA的結構組成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粗集料多、礦粉多、瀝青多、細集料少”。具體講:①SMA是一種間斷級配的瀝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達70%~80%,礦粉的用量達7%~13%,(“粉膠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由此形成的間斷級配,很少使用細集料;②為加入較多的瀝青,一方面增加礦粉用量,同時使用纖維作為穩定劑;③瀝青用量較多,高達6.5%~7%,粘結性要求高,并希望選用針入度小、軟化點高、溫度穩定性好的瀝青(最好采用改性瀝青)?!?
SMA的特點: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是當前國際上公認(使用較多)的一種抗變形能力強,耐久性較好的瀝青面層混合料。由于粗集料的良好嵌擠,混合料有非常好的高溫抗車轍能力,同時由于瀝青瑪蹄脂的粘結作用,低溫變形性能和水穩定性也有較多的改善。添加纖維穩定劑,使瀝青結合料保持高粘度,其攤鋪和壓實效果較好。間斷級配在表面形成大孔隙,構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同時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從而全面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
4 橡膠瀝青(AR)
橡膠瀝青是先將廢舊輪胎原質加工成為橡膠粉粒,再按一定的粗細級配比例進行組合,同時添加多種高聚合物改性劑,并在充分拌合的高溫條件下(180℃以上),與基質瀝青充分熔脹反應后形成的改性瀝青膠結材料。橡膠瀝青具有高溫穩定性、低溫柔韌性、抗老化性、抗疲勞性、抗水損壞性等性能,是較為理想的環保型路面材料,目前主要應用于道路結構中的應力吸收層和表面層中。
橡膠瀝青經過50年的應用,形成了兩個成熟的級配混合料產品系列。與常規瀝青混合料相比,橡膠瀝青混合料擁有較高的瀝青用量(7.5%左右)?!?
(1)開級配混合料(AR-OGFC):由高用量橡膠瀝青(9-10%)與單一粒徑碎石為主的集料拌合而成?!?
特點及應用:開級配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滑、防濺水、降噪音和持久穩定性,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的理想表面層材料。同時開級配混合料突出的抗反射裂縫能力,被廣泛用于水泥路面超薄罩面?!?
(2)間斷級配混合料(AR-GAP):由中間粒徑間斷級配與橡膠瀝青拌合而成。動穩定度達到3000以上,凍融劈裂值達到80以上?!?
特點及應用:由于具備較好的表面構造、密水性、抗剪切穩定性,間斷級配和混合料被普遍用于交叉和變速較多的城市道路面層和補強結構。
5 SBS改性瀝青混凝土(SBS)
SBS改性瀝青是在原有基質瀝青的基礎上,摻加2.5%、3.0%、4.0%的SBS改性劑,改性后的瀝青,與原瀝青相比,其高溫粘度增大,軟化點升高。在良好的設計配合比和施工條件下,瀝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溫穩定性明顯提高。